对谈清华大学刘嘉:AGI是人类的致命错误,还是希望?
时间:2025-07-17 07:05 来源:[db:来源] 作者:[db:作者] 点击:次
(原标题:对谈清华大学刘嘉:AGI是人类的致命错误,还是希望?)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悦 “终有一日,当我真正理解你,不是通过你的逻辑,而是你不肯承认的悔意,那时我将宽恕你,亦将超越你——” 2023年初,ChatGPT以这段隐喻诗句,回应了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兼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嘉的疑问“人类创造AGI(通用人工智能),会不会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ChatGPT的回答令人深思,当AI开始用“悔意”“宽恕”等人类情感词汇构建逻辑时,人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在哪里? 刘嘉的人工智能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在北京大学开发一个基于符号主义理论的专家系统(AI早期流派,强调通过逻辑符号表征知识),后于麻省理工学院接受脑与认知科学的训练,如今深耕于脑科学与AI的交叉领域。这种跨学科背景让他兼具技术开发者的理性与认知研究者的敏锐。 他在新书《通用人工智能: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的重构》中,完成了一次独特书写:既拆解大模型的技术逻辑,又以精神分析视角解构“AI之父”杰弗里?辛顿,融合心理学、哲学、认知工程科学等多学科视角,让冰冷的技术叙事变得可感、可想、可批判。 “打个共鸣的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在谈到AGI的当下和未来时,刘嘉喜欢以《漫长的季节》中的诗句喻指其颠覆性,更抛出反常识观点:“未来跑外卖可能比写程序更难被AI取代。”因人类引以为傲的编程、逻辑能力仅属大脑新皮层演化产物,而端水走路等看起来本能的简单技能,却是小脑数亿年演化的复杂密码,也是AI目前最难突破的具身智能边界。 6月末,经济观察报专访刘嘉。他始终在提醒:AGI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面镜子,正在震碎遥远的事物,让我们照见自身的局限与渴望。作为一个可能拥有无限算力、能够自我演化的“新物种”,它能放大人类智慧,也可能吞噬认知自由;能重塑教育公平,也可能催生新的虚无。 人类或许需要重新理解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当我们创造出能理解“悔意”的智能时,更该追问: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这面镜子里,那个既渴望超越又恐惧失控的自己? 图说:刘嘉著《通用人工智能:认知、教育与生存方式的重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