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尼山2025|安乐哲:在秉承文化差异与相互欣赏的态度中保持交流
时间:2025-07-04 20:53 来源:[db:来源] 作者:[db:作者] 点击:次
(原标题:倾听尼山2025|安乐哲:在秉承文化差异与相互欣赏的态度中保持交流) 编者按: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办。从2010年9月创立至今,尼山论坛汇集全球专家学者,汇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为解决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当下,全球政治冲突频发、各国之间经贸壁垒陡增,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迫切。本届尼山论坛的主题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并设置了“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多项分议题。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文明如何相处和互鉴,人类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和各项分议题,经济观察报采访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专家,以下是来自他(她)们的观察、思考和期望。 访并文/王惠灵 美国学者安乐哲(Roger T. Ames)终身致力于比较哲学与儒学研究。在中西百年思想流变的激荡中,他深刻体会到“知行合一”的文化传统,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一以贯之的实践智慧。他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试图寻找人类困境的解决方案,将人类经验优化至犹如乐感的极致状态,让人类生活本身成为一种相互欣赏的创造活动。 围绕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的主题,安乐哲首先追溯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包容性多元主义”,明确了其与儒家倡导的“和而不同”“一多不分”的思想渊源。此外,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识,强调应该在保持智性对话的前提下,追求优化共生,并在相互欣赏的审美秩序中,实现人际和国际关系“日久弥新、蒸蒸日上”的双赢局面。 安乐哲尊重差异,也看重合作。透过一个“仁”字,他表达了自己对儒学精神的解读:与志同道合的人在默契中,成就彼此;与不相为谋的人保持距离,相互“欣赏”。他将合作理解为一种深刻的学习过程,并强调直接经验是思考的出发点。他指出,“礼之用,和为贵”这句儒家古训,至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作为中西哲学对话的先行者,安乐哲长期致力于比较哲学、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创新。在学术观点方面,安乐哲秉持“一多不分”的基本立场,认为万物并生、相辅相成;同时他着眼于“整体性”的美学秩序,主张民胞物与、和谐共生。在观点创新方面,他给出了对“人”字不同于以往的译法,即在关系生成的“人”(human becoming)不同于概念界定的“人”(human being);强调“成(为)”有别于“是(者)”,这是理解当代西方哲学和儒家思想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儒学自古着眼于“学以成人”的历练过程,世代沿袭“知行合一”的实践取向。在“语境”和“域境”的双向视角下,安乐哲致力于将中国哲学融入世界语境,用实践智慧回应当代难题。他凭借融会贯通的学识和知行合一的阅历,搭建起中西思想沟通的桥梁。安乐哲的这些学术贡献,不仅拓展了儒学的现代诠释空间,也为推动世界哲学从“相互理解”走向“相互欣赏”的新兴秩序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画面。 年近78岁的安乐哲依旧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在追忆往事的交谈中,他呈现给我们一幅更加完整的思想地图。在当今国际局势紧张和人际交往危机的背景下,安乐哲敏锐的观点背后,体现出一位负责任的哲学家对当代问题的积极回应,彰显出儒学大家的风范。 美国学者安乐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