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肯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在“三区三州”。“三区三州”80%以上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云南怒江州作为“三州”之一,就是这些“硬骨头”中的一块。如何攻坚克难把这块骨头“啃”下来?
2016年8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广东、云南两省协作计划,珠海市与怒江州启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3亿元,从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到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勾画“江海情深、携手共赢”的最大同心圆。
怒江到广东就业1.35万人,比过去三年的总和还要多
满载400多名云南怒江籍务工人员的高铁专列驶入珠海站
“欢迎回家!”今年2月20日傍晚,满载450多名云南怒江籍务工人员的高铁专列驶入珠海站。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在站台上,迎接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我是村里第一批到的,身边好多人都想过来,我也给他们打打气!”来自兰坪县的和树寅高兴地说。在珠海打工三年,在斗门从事注塑工作的他攒了一笔钱回老家盖起了小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的小目标就是再努力攒钱,把盖楼的贷款还上。”
“我们采取统一组织、统一体检、统一包车、统一跟车服务、统一防护保障的‘五统一’机制,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发动和组织怒江劳动力转移就业。”珠海市政府党组成员,怒江州委常委、副州长叶真说,截至5月底,今年以来怒江州转移到广东的农村劳动力近1.35万人,已经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其中,转移到珠海的就有5500人,包括建档立卡户3200多人,相当于2019年全年的1.7倍多。
过去,怒江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峡谷缝隙之中,“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近几年,怒江州建设67个集中安置点,全州10万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拥抱“外面的世界”,到县城、省城甚至广东打工,踏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珠海对口帮扶怒江以来,珠海坚持把劳务协作作为增收脱贫和扶智扶志并举的重点帮扶措施,积极转移怒江籍贫困劳动力到珠海就业,针对怒江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鼓励和奖励办法。
一开始,由于长期封闭在大山中,不少怒江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就业技能,导致他们不敢外出,不愿外出。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6年冬天,怒江州泸水市人社局组织22名外出务工人员奔赴珠海务工。就在车快开的时候,3位村民临时“反水”,跳窗“逃”回了家……
“坐在墙根晒太阳等帮助,即使脱贫了也可能返贫。”怒江州福贡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党总支书记坡相夺说,村里的后生们趁着年轻,应该去外面闯一闯。只要肯吃苦,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被称为“金牌劳务经纪人”的坡相夺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一户一户动员,分享就业信息及珠海对口帮扶政策,畅谈自己务工的见闻、经历、感受,先后带领13批共计330多人到珠海就业,勇闯脱贫致富路。
2019年6月,怒江州劳务人员珠海服务站揭牌成立,为在珠海务工的怒江籍人员提供维权帮扶和务工服务,促使务工人员在珠海“留得住、能安心、稳就业、增收入、促脱贫”。
从临时“反水”到踊跃报名,其中凝聚着珠海和怒江扶贫劳务协作的用心用情用力,真帮真扶真干。
为了准确掌握劳动力情况和务工状况,怒江州和珠海工作组的干部们进村入户,逐户逐人核实登记,建立信息台账;利用院坝会、火塘会、讲习所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激励政策,对有意愿外出的劳动力进行排查。